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点亮希望的种子:一位乡村教师的小学教育扶贫故事" 正文

"点亮希望的种子:一位乡村教师的小学教育扶贫故事"

来源:云端Lab   作者:推荐   时间:2025-11-05 07:30:21

当清晨的点亮的种第一缕阳光穿透云贵高原的薄雾,李老师已经步行两小时山路到达那所只有三间土坯房的希望小学村小。这是位乡她扎根大凉山腹地小学教育扶贫的第七个年头,也是村教改变127个彝族孩子命运的关键七年。小学教育扶贫从来不是教育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扶贫一个个鲜活生命被知识照亮的动人故事。

破旧教室里的故事教育革命

初到瓦吉吉村小时,李老师面对的点亮的种是一间漏雨的教室、三块发霉的希望小学黑板和12个从没拿过铅笔的孩子。当地辍学率高达43%,位乡许多家庭认为"放羊比读书实在"。村教但她坚信小学教育扶贫的教育核心在于点燃希望——她自创"生活数学课",用玉米粒教算术;开设"山歌语文课",扶贫把彝族口传史诗改编成识字教材。故事三年后,点亮的种这个教学点破天荒出了全乡统考第一名。

扶贫更要扶志的智慧

当9岁的阿呷因定亲被迫辍学时,李老师连续18天家访,最终用一叠学生获奖证书说服头人:"知识才是最好的嫁妆"。这种将民族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合的小学教育扶贫实践,让村民开始主动拆除火塘边的"女娃禁学"旧规。现在村小女生比例从17%提升到48%,墙上贴满的蜡笔画里,出现越来越多"我将来要当老师"的稚嫩笔迹。

从粉笔头到云课堂的跨越

2020年疫情最严峻时,李老师的小学教育扶贫工作面临新挑战。没有智能设备的山区孩子眼看要成"教育孤岛",她发动校友捐赠二手手机,在村委会架设信号放大器。那段日子,她每天举着手机漫山遍野找信号,把岩石当讲台、松林当教室,硬是让云端授课覆盖率做到100%。如今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小,反而率先用上了双师智慧课堂。

每当毕业的孩子回来看她,李老师总说:"小学教育扶贫播下的不是知识的施舍,而是尊严的火种。"那些走出大山又回来建设家乡的身影,那些写在作业本上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正是这场静默教育革命最动人的续篇。在这条用爱丈量的长征路上,每个坚守的教师都在书写着改变中国乡村命运的小学教育扶贫史诗。

标签:

责任编辑:推荐